有望成為第七家美國萬億市值公司,英偉達再掀AI浪潮丨本周熱股



  作為上周最受關注的財報之一,美股AI龍頭英偉達交出了“炸裂”的業績,超過市場預期50%的營收指引助推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并再次點燃了投資者對行業前景的期望。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概念股成為了市場熱點,為美股在多重不確定性下保駕護航。不過,對于相關技術未來監管措施落地,可能成為行業發展的重大不確定性因素。

  營收指引掀起AI狂熱

  在OpenAI首次推出其ChatGPT產品后,資本市場對生成性人工智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如今,包括谷歌、亞馬遜在內的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加入戰局,在取得經濟回報之前,他們需要投資研發自己的平臺。例如,微軟上個月向投資者透露,隨著其在Azure云計算平臺中構建人工智能功能,資本支出正在增加,主要用于英偉達等少數芯片商。

  這是科技行業開放投入大幅增長的一條典型路徑,硬件公司在使用該設備的企業開發出產品之前往往率先受益。英偉達在季報中預計,第二財季營收將達到110億美元,這比此前82.8億美元的營收紀錄高出近33%,也比機構預期的71.7億美元高出50%以上。

  Wedbush Securities科技分析師艾維斯(Dan Ives)在社交平臺上表示:“過去在科技股和大盤股身上,我們從未見過指引增長如此之大。它在很多方面都改變了游戲規則。”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將這一預期與“殺手級應用程序(killer app)”聯系在一起, 數據中心中使用的圖形處理單元(GPU)將支持未來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計算機制造方式已明顯轉變了,數據中心將需要少得多的CPU, GPU芯片需求可能會變成一個1萬億美元的巨型市場。 引爆點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我們知道CPU的擴展已經放緩,加速計算是未來前進的道路。英偉達將迎來創紀錄的一年。”

  機構紛紛上調了對公司的評級和目標價展望。Bernstein行業分析師拉斯貢(Stacy Rasgon)在研報中寫道:“在這一輪熱潮中,市場在尋找更具性價比的人工智能運行方式。 也許英偉達本身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在我們看來,有實際產品和銷售支持的敘事仍然有說服力。”拉斯貢將該股的目標價格從300美元上調至475美元。

  巴克萊分析師柯蒂斯(Blayne Curtis)寫道:“這只是一場改變范式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浪潮的開始,到目前為止,英偉達似乎是一個幾乎涵蓋了所有AI浪潮的選擇。”他將該股評級為增持,新的目標價從此前的275美元大幅上調至500美元,建議投資者“繼續加入這場浪潮”。

  除了英偉達之外,另一家芯片商公布的業績展望也顯示了人工智能業務前景的廣闊。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 Technology)25日表示,預計新財年人工智能相關收入將增長超100%,公司股價次日暴漲超32%。公司首席執行官墨菲(Matt Murphy)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人工智能已成為公司的關鍵增長驅動力, 雖然仍處于行業發展的早期階段,但我們預測2024財年的人工智能收入將比前一年至少翻一番,并在未來幾年繼續快速增長。”

  美股最大熱點

  今年以來,美國科技股表現不俗,納指年內漲幅接近20%。DataTrek Research表示,標普500指數年內近8%漲幅中,超過30%可直接歸功于“圍繞人工智能的狂熱”。

  法國興業銀行發現,人工智能主題基金資產平均回報率接近40%。如果將相關交易ETF廣泛持有的20只股票納入考慮,從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剔除這些公司將使指數回落近10%,完全回吐目前的漲幅。法興銀行美國股票策略主管卡布拉(Manish Kabra)表示:“人工智能驅動的股票回報率最高。作為一個主題,它當然很有吸引力。”

  人工智能讓機構對新的營收增長和生產力提高帶來的利潤潛力感到興奮。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美洲首席投資官馬爾切利(Solita Marcelli)預計,人工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將以高達2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900億美元。高盛策略師估計,生成性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產力,使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在廣泛采用后的十年內將利潤率提高約4個百分點。

  投資者的熱情也推高了相關標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年內上漲近40%,并幫助這家科技巨頭重新突破了1.5萬億美元的市值門檻,Open AI的投資方微軟股價今年也上漲了近35%。

  相比之下,英偉達無疑是本輪熱潮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受利好財報刺激,英偉達25日單日暴漲超24%,總市值增加了近1840億美元,這是美國企業歷史上第三大單日市值增長紀錄。僅市值增長部分,就超過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在內的華爾街巨頭、以及迪士尼耐克波音等藍籌股。目前英偉達總市值已經成為美股上市公司第五,距離萬億美元市值的里程碑只有4%的距離。

  不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將面臨監管層面不確定性的擾動。本月1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召開了首場關于人工智能的聽證會。本周,美媒稱拜登政府正尋求制定一項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戰略,以防范錯誤信息和該技術的其他潛在危險,并呼吁公眾提供意見。

  高盛警告稱,人工智能可能會為利潤率提供重大的長期支持,但政府將如何控制這項技術仍然是一個問題。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聯邦政府應該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監督新技術的部署,以確保人工智能仍在人類的控制之下。他對人工智能的最大擔憂是深度造假(Deep Fakes),隨著各式各樣的人工智能工具出現,這類看起來很逼真但實際是虛假的內容如今越來越普遍了。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閱讀 127156

5

 
     
分享到
       
 
鄭重聲明:Chinesefn網站提醒廣大讀者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謹慎投資。本網站文章觀點以及內容分析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風險自控。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錯誤不完整之處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係。